当道德与法律冲突,是该坚守道德,还是维护法
1、道德和法律是同一伦理体系中两个不同区段的东西,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它们只会混淆不会冲突,如果冲突,那一定是有人混淆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就应根据最普遍的民意重新认定我们道德的底线规定我们法律的边界,重建更合理的法律体系,然后不折不扣的执行法律。
2、维护法律的尊严,中国现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而道德不具有强制性,只有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才能让社会稳定,中国要强大必须依法治国,法律和道德出现冲突的时候,以法律为最后准绳,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道德的最低底线就是法律。
3、第一种情形是道德上不允许,但法律上是许可的。如债权超过法定诉讼时效后,债权人就丧失了诉讼上的胜诉权,法律不再支持和保护其债权。但在道德上,“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道德义务。第二种情况就是道德是许可的,但法律上是不允许的,比如安乐死的问题。
法律与道德冲突怎么办?
然而法律体现的更多的是统治者的利益,其维护和保障的道德也只是那些利于统治阶级统治的道德,道德的内在价值并不必然在法律中得到完整的体现,有时甚至会被法律所违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仅仅是法律实然与应然的问题,法律与道德本身的关系并不因此而丧失,也不能因此而片面的分离道德与法律。
救人是好事,但超速行驶则是违法,那么应该对此进行处罚吗?联系两者的利益,救人是为了保护人命,而超速限制是为了避免因超速而引起交通事故。现实生活中一般都是不予进行处罚,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抓住事情的本质,就事论事。
现代社会为法治社会,适用法律处理问题。法律与道德有共通之处。
维护法律的尊严,中国现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而道德不具有强制性,只有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才能让社会稳定,中国要强大必须依法治国,法律和道德出现冲突的时候,以法律为最后准绳,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道德的最低底线就是法律。
儒家的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其对当时中国的法律发挥着重要影响。“三纲五常”等儒家礼教是中国古代正统道德的一般原则。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时,自汉唐始便以法律的让步来解决:法律公然规定了“亲亲得相首匿”的制度,公然破坏了自己的尊严而开方便之门。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及如何解决
吸烟的公民依照宪法享有的平等权和受教育权是受到最高法保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样是不可侵犯的。所以学校以学生吸烟为理由剥夺其依照宪法享有的基本权利的做法侵犯了吸烟学生的基本权利。宪法基本权利和公共道德冲突时的价值取向。
法律和道德之间并不矛盾,之间并不需要寻求平衡。法律是对人们社会行为最基本的规范,换言之,属于人的社会行为底线。如果突破这个底线,就会触犯法律。而道德行为本身高于法律行为,是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个人素质的体现。二者是统一而非对立。如果说法律和道德有冲突之处,往往是其它原因造成的。
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自然法学派与实证分析法学派之间的争议核心所在。对此,我个人的理解还是比较赞同哈特的说法,即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当然这里的道德是广义的,包括法律精神,道德观念,人类基本价值追求等!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调整的重要方式。
二是坚持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注重道德的非法律化和教化功能。道德与法律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行为规范,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的大多数道德已经或可以法律化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少数或者某些道德是不能法律化的。
当道德与法律发生矛盾的时候,如果是在法律调整的范围,那么只能遵守法律,不知道法律只知道道德的观点不能成为免除法律责任的理由。另外,法律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些道德伦理范畴的关系是法律不能解决的,你比如恋爱关系、朋友关系等,不可能通过法律上的合同来加以调整。
由此,在法律与道德的双重缺失下,法律原初的目的被利用也就理所当然了。法律的内在道德意欲让人类的婚姻既是合法又是道德的,这样才符合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然而“法律并不可能强迫一个人做到他的才智所能允许的最好程度。要寻找可行的裁断标准,法律必须转向它的‘表亲,即义务的道德。
转载请注明:CQ9电子·(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人格魅力感悟 » 道德与法律发生冲突时如何选择,道德与法律冲突解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